close

  受訪者:結婚李計偉(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教師,語言學博士)
  新京報:2013年,你認東森房屋為個人最值得記錄的事件是什麼,為什麼?
  李計偉:2013年春天,農村的老爸打電話說要拆掉破舊的東屋和南屋,建幾間新房。我說為什麼啊,我們一年回去一兩次,也住不了幾天,說不定哪天新農村建設,你又得拆掉。萬利多製冰機暑假回家,我看到了新房,兩間裝了空調,還有一間是淋浴間,裝了電熱水器和抽水馬桶。
  在“常回家看看”被寫進法律的年代,不回家從來不乏藉口,這也使回家的話題變得愈發沉重。曾經,城市的空調和暖氣緩慢了我回老家的步伐,城市的24小時熱水是我不想讓建築設計孩子回老家常住的理由,改造老家的蹲式茅坑也曾是我愛人對我提出的一個小小“要求”。
  如今,爸媽用他們的質朴情感與中谷製冰機良苦用心減少著我們的藉口,我們會常回家看看嗎?
  新京報:2013年,哪個公共事件讓你難以忘懷,為什麼?
  李計偉:人在教育圈,心系教育事。教授成了“叫獸”,專家成了“磚家”,過去一年,“校長”也墮落了。2013年,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公共事件是海南萬寧“小學校長帶6名女學生開房”與安徽潛山“小學校長12年性侵9女童”事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兩種最為朴素的人之常情,老人摔倒沒人扶解構了前者,性侵女童又消費了後者,如果說老人摔倒沒人扶尚有個別老人為老不尊故意訛詐使然外,而對未成年女童尤其是留守女童上下其手,就只剩下令人髮指了。
  重建被解構的底線,修複被消費的正義,關註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我們任重道遠。
  新京報:2014年,你個人有什麼設想?
  李計偉:英語作為一種全球化的語言,其在世界各地的變體已經得到了非常全面的描寫與研究,相形之下,我們對正在成為一種世界強勢語言乃至全球性語言的漢語的海外變體的描寫與研究成果卻不多見。很榮幸,我參與了“全球華語語法研究”項目組,我希望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基礎上,能寫成一本書,一本關於東南亞華語區典型語法特征對比的書。希望能行走東南亞,有所思,有所得,行走在通往語言的途中。如果有可能,帶上自己的女兒,讓她用自己的眼睛觀察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那就更好了。
  新京報:2014年,你對公共生活有哪些期待?
  李計偉:第一,城鎮化與戶籍改革儘快推進,這樣或許能讓更多的只能在電話中跟孩子、跟父母交談的父母、孩子進城,讓父母享受膝下承歡的快樂,讓孩子不再孤單地留守。
  第二,高考弱化了英語,但弱化之後我們怎麼辦?國人的外語能力差是不爭的事實,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開不了口。如何讓可學外語語種多元化,如何逐步提高國人的整體語言能力和外語能力,如何照顧到城鄉的不平衡,如何讓語言在中國發展與國際化競爭中發揮積極作用,都需要考慮。
  第三,期待在新一輪的改革中,我們能機會均等,公平正義,享受有尊嚴的公共生活。  (原標題:重建被解構的社會底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xzvgahq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