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大空港”這個詞就時常盤踞深圳各大媒體的頭條,T3航站樓開通之後,這個趨勢更是愈演愈烈。但與“大空港”一詞頻繁出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迄今為止,“大空港”的具體規劃仍舊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讓人充滿期待卻又捉摸不透。
  深圳“大空港”概念的提出由來已久,早在2009年舉行的深圳(國際)物博會上,寶安區政府所設的展臺中央便醒目地標註著“打造深圳大空港”的字眼。根據規劃,大空港主要指深圳寶安機場及其周邊相鄰地區,由廣深高速、機荷高速延長線、珠江治導線、深莞行政界線、茅洲河、松福大道、福海大道圍合成的區域,包括沙井、福永的西部碧海地區,其範圍涵蓋機場、寶安西部沿江地區以及前海地區,總面積約95平方公里,將通過圍填海、港口轉型、舊工業區改造等手段,打造成深圳西部未來的物流之城和創新之城。
  2014年7月,深圳市政府正式確定將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選址於大空港機場北片區,未來的“大空港”藍圖已現。
  策劃/統籌:楊磊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崔潔
  規劃
  從“航空城”到“大空港”
  多年來,深圳機場的臨空服務業一直處於較低層次,其所處的福永與北京順義、上海虹橋、荷蘭阿姆斯特丹等國內外著名機場輻射區臨空經濟發展差距極大。
  幾年前,深圳就有了發展機場周邊區域的計劃,形成了大空港發展的概念,但是大空港的轄區範圍一直變化不斷。深圳市寶安規劃設計院一名工作人員曾參與最早的大空港規劃工作,據他介紹,最初的區域範圍僅僅圍繞著深圳機場周邊的區域,打造一個航空物流中心,凝聚一些航空物流企業總部,規劃的範圍比較狹窄,基本限於福永轄區,計劃在機場周邊建設國際供應鏈基地,發展現代物流業。
  恰在此時,“空港經濟區”的概念在國內興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紛紛啟動打造空港新城的腳步,深圳機場周邊片區的規劃逐漸也引起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的重視,從而上升到了全市的戰略高度,大空港應運而生。
  “大空港”概念誕生後,整體發展規劃也進行了重新定位和調整。2011年,寶安區把大空港地區作為推動特區一體化的突破口,正式啟動《大空港地區綜合規劃》。2012年2月8日,深圳市市長許勤率隊調研大空港地區綜合規劃情況,指出要加快推進大空港地區規劃發展,堅持高端定位,將其作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延伸拓展區、寶安的新功能區、加強深圳與東莞合作的示範區,不斷提升深圳經濟特區的輻射帶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012年9月,寶安區政府和深圳市規劃國土委聯合舉行了“大空港發展研討會”,首次透露大空港規划了約90平方公里範圍,規劃中的大空港地區主要包括沙井、福永的西部濱海地區,範圍涵蓋深圳機場、寶安區西部沿江地區等,規劃面積大約相當於前海合作區的6倍。
  一個月後,深圳市大空港地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正式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呂銳鋒出任組長,副組長陣容包括市發改委、市規劃國土委、市交通運輸委、寶安區政府等相關部門一把手。小組成員則幾乎囊括了所有涉及到的部門機構分管負責人,推進大空港規劃建設也數次被寫進了寶安區政府工作報告。
  區位
  將與前海互補形成“雙輪驅動”
  對於深圳來說,“大空港地區”豐富的土地儲備資源,稀缺的濱海景觀資源,四通八達的陸海空交通,使其成為深圳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之一。
  “大空港”的核心腹地是沙井、福永的西部濱海地區,屬於深圳城市總體規劃中為城市重點地區預留的遠景發展用地,擁有寶貴的儲備用地資源。大空港地區也是深圳最後可供開發建設的海岸線段,通過圍填海、港口轉型、舊工業區改造,濱海沿線土地潛力接近58平方公里。
  交通方面,大空港覆蓋片區已建道路包括廣深高速、沿江高速、107國道、寶安大道、機荷高速等,地鐵一號線也已經到達機場。未來5年,穗莞深城際線、地鐵6號和11號線將接入該地區。遠期,地鐵10號線和13號線、東莞R2、R3市際軌道線也將接入。隨著新航站樓的啟用,深圳機場的運力還將極大提升,與福永碼頭接壤也更為緊密。
  如果說土地和交通僅是大空港規劃的基礎,那麼深圳在大空港南面佈局的前海合作區,則無疑是大空港未來發展的核心優勢。有專家認為,前海著力於深港金融服務業,欲打造成為亞洲頂級的金融中心,大空港在現代物流、航運的優勢,恰好將成為前海的有力補充。前海發展也將帶動周邊區域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聚集,為大空港的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處於深圳、廣州、香港三城結合地帶的區位特征也賦予了大空港不同的戰略意義。從深圳看,大空港地區開發將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形成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輪驅動”;從深港看,以深港機場合作為先導,大空港地區將成為深港共建世界級大都會的重要功能區域;從區域看,大空港地區和廣州的南沙以及東莞長安新區共同塑造珠三角三大都市圈核心區域,帶動珠江口灣區向世界級灣區邁進。
  佈局
  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
  根據規劃,大空港地區的發展目標定位為寶安新城區、前海功能拓展區、深莞合作示範區,其國際化的職能為科技創新、國際交往、專業服務、國際物流。
  “大空港片區將扶持和發展三大主導產業體系,即物流、會展、商務、大型商業貿易等產業組合成現代服務業;消費電子、光電子以及航空航天設備製造等產業組合成臨空高端製造產業;研發產業、地區總部、採購、結算、運營管理等組合成高端生產型服務業。”參與大空港綜合規劃草擬的專家表示,大空港片區將重點佈局生產性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支持技術、產業、市場等類型的先驅型企業發展,發展航空服務、現代物流、商貿會展、高技術服務、文化創意五大產業集群。
  在2013年公佈的《寶安綜合規劃(2013—2020)(征求意見稿)》里,寶安區提出了關於大空港的“未來之城”設想:大空港被劃分為空港樞紐片區和空港新城片區,前者包括西鄉北和福永南,將充分發揮緊鄰機場樞紐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臨空經濟及海洋產業,成為寶安區現代產業集聚核心區;後者包括沙井西部圍填海新發展區,重點發展跟蹤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創新功能,發揮“觸媒”作用,集聚、整合、優化高端要素資源,打造國際化科技創新基地。
  會展也將成為大空港片區重要產業之一。雖然《大空港地區綜合規劃》仍待審批,但2014年7月傳出的消息顯示,深圳市政府已確定將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落戶於寶安大空港機場北片區,其中核心區用地約82萬平方米,配套區約12萬平方米,展覽建築面積約30萬—50萬平方米。
  “國際會展中心落戶大空港,無疑將成為新的發展引擎,”深圳規土局寶安分局相關人士表示,會展經濟的關聯性非常強,既要求周邊具有完善的配套,也可以帶動交通、旅游、酒店、餐飲、購物等行業的發展,其選址大空港,一方面將受惠於大空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另一方面又會反哺大空港,拉動周邊行業成長和經濟發展。
  大空港有助深圳在國際舞臺
  謀求更大發展
  ■專家觀點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規劃師周俊
  從2004年開始,珠三角進入經濟轉型時代,2008年以後,深圳開始借助全市力量包括全國力量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未來兩年越南將有一個深圳工業園,深圳的本土企業包括華為、中興、比亞迪、華大基因等,也在全球建立生產和物流體系,這些科技及生產資料的運輸大部分都是依托空港實現的。深圳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建設發展空間狹小,成本高昂,大空港的建設,可以幫助深圳在國際舞臺上謀求更廣闊的經濟腹地。
  前海可能是以人民幣為核心的金融區域,以集聚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為主;大空港地區因其交通通達、臨水近海的特征,將以國際貿易、科技創新、空港物流、濱水旅游等為主。
  現在大多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沒有能力在市中心購買高檔次物業,很多科技人才因為高成本被擠出中心城區,大空港片區可以承接科技創新型企業,包括軍事科技企業,打造成珠三角的一個科技城區,在外圍為科技人才打造好的創業環境。
  ?記者觀察
  大空港建設任重道遠
  向西,向西,再向西,這句被無數城市用來作為未來發展趨勢的口號,今日同樣適用於深圳。
  多年的高速發展後,對產業結構要求不斷提升但土地空間資源卻又日益緊缺的深圳把目光投向了臨空港區。
  近些年來,空港越來越成為支撐國際化城市的重要因素,伴隨著全球生產組織變革、技術創新擴散和國際貿易擴大,現代化、國際化城市集聚、輻射功能愈來愈多依托空港而實現。以香港為例,2010年,航空貨運以1.4%全港總貨運重量完成了香港對外貿易貨物價值量的35.8%;新加坡在應對亞洲危機時,明確提出將空港戰略作為國家戰略,並確定7個小時飛行範圍內的國家及地區即是新加坡發展經濟腹地範圍。“大空港”規劃未來將給深圳城市發展和經濟發展帶來的價值,可見一斑。
  可以說,現在無論是在寶安買房的白領,還是相關各級官員,都在翹首企盼大空港綜合規劃的出爐。但在期盼之餘,各方也應該認識到,大空港的建設任重而道遠。
  大空港的主要區域是寶安的沙井、福永兩大街道,而這兩大片區恰恰是深圳發展質量較差的區域,以工業製造業為主,勞動力素質相對較低,小產權房和城中村更是遍佈街道。要建設大空港,離不開對這兩個片區大刀闊斧的改造,其中涉及到的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治理,甚至拆遷都極其考驗執政者的智慧。
  與此同時,大空港的開發建設或帶來新一輪填海造陸高潮,如何將對深圳的生態影響降到最低,也是未來一大課題。  (原標題:大空港後發地區如何打造 深圳西“未來之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xzvgahq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